近日,教育部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數字地圖項目成果——《2025“大思政課”手繪地圖》正式發布。由我院劉愛華副院長領銜,聯合包頭市九原區第三中學曹玥老師及學生團隊,攜手“阿拉善盟東風航天城”實踐基地共同創作的思政實踐教學資源成功入選,成為全國1500餘所高校中脫穎而出的精品案例,彰顯了我院在思政課實踐育人領域的創新成果。

深耕實踐育人,服務國家戰略
團隊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,以“東風航天城”這一國家航天事業重要基地為實踐載體,通過實地采風、史料挖掘和藝術創作,将航天精神、民族團結與邊疆發展等思政元素融入作品。6份提交作品中,既有航天科技成就的生動呈現,也有内蒙古自治區在築牢祖國北疆安全屏障中的時代擔當,為全國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内涵的優質資源。

校地協同創新,彰顯專業特色
此次入選是伟德官网手机版深化“大思政課”建設的标志性成果。劉愛華副教授團隊充分發揮學科優勢,聯合基礎教育教師與工學、教育學專業學生,形成“高校+中小學+實踐基地”的協同育人模式。作品活化思政内容,實現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,獲教育部“數字地圖”項目組高度評價。

助力資源建設,賦能思政課堂
教育部“大思政課”數字地圖已彙聚5000餘個實踐基地資源,我院團隊作品的入選,不僅為全國師生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教學範例,更推動了我院與阿拉善盟東風航天城的長期合作。學院将以此次成果為契機,持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,打造更多“行走的思政課”品牌,為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内師力量。